Publié par 陶赟
研究孔子要用现代政治的视角来分析并以找到解决今日现实问题的历史经验和智慧为目的。儒家思想是普世的,西方国家也可受益,何况中国?在我们看来,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也是最成功的民主改革先驱。回顾孔子在鲁国的民主改革经历有助于我们解决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中国民主化改革问题,因为当今中国在内政外交上也面临着和当时鲁国相似的困境。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春秋末期,周朝初年所定下的以逐级分封土地为依托的政治制度已经瓦解[1]。这和当今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有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共产主义的信仰丧失,传统儒家信仰尚未恢复,意识形态的真空导致国人缺乏文化自信。(今)
2. 各地诸侯征战不休,表现为君主间充斥着重商主义式的博弈,无暇顾及百姓生计。(古)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无法继续,社会内卷化严重,增加了内循环的难度。虽然地方政府积极“抢人”,但过于注重绝对数量,并没有真正地用好人才。另外,现有体制既解决不了社会贫富不均和人才上升通道堵塞的问题,也无法让更多社会精英进入体制。(今)
-
3. 各诸侯国内部的大夫势力做大,权力中心不断下移[2],导致国家根基不稳,社会动荡,更无法抵御外国的压迫[3]。(古)
外交上极为被动,中国还不知道如何获得国际话语权,以至于长期遭受西方在人权、少数民族和台湾等问题上的攻击和抹黑。(今)
4. 礼崩乐坏,道德沦丧,政权被生活奢靡的贵族所把持。(古)
人心都被西方搞坏了。特别是政治正确和极端女权主义等极端思想的侵入,从体制内到民间,颓废文化横行,年轻人得过且过,没有理想,官员忘了初心,没有追求。这些问题滋生腐败,导致生育率崩盘和价值观崩坏。(今)
面对这些问题,孔子的解决方案是施行民主政治,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1. 加强中央集权,让权力回到它的本来位置,坚持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
2. 建立以士为主的管理国家模式,减小传统世袭贵族对政治的影响。
4. 兴办私学,向民间招生,力求人才来源多元化,以扩大执政人才的储备及基本盘。
对于第一点,孔子认为权力下移是导致国家实力衰弱的根本原因。因此,孔子着手恢复中央政府的权威,以保证国家出现一个稳固而坚定的领导层来支持政治改革。孔子干的就是顶层设计。
对于第二点,孔子认为,必须打破世袭选官制度的束缚,培养一批职业官僚来管理国家[4],使官员的来源不必拘泥于同宗同族,将用人为亲的选官制度变为用人为贤的选官制度。
对于第三点,孔子力求复兴西周早期的伦理道德观,即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创立适应当下环境的新伦理道德。
孔子认为,政治的基础是社会伦理道德,如果下层的世俗生活没有与上层的政治架构相互对应,那么再好的政治制度也没法实现。孔子对社会开出的药方是“仁”,即人与人之间良好的社会关系。所以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像个君主,臣子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这段话被反儒家的学者长期污名化,以为儒家道德只不过反映了中国在农耕文明下的封建价值观。恰恰相反,这段话强调君臣父子之间责任与义务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压迫。强调权力与义务的对等是民主社会的基础。在人类政治史上,孔子是提出政治社会契约论的第一人,领先英国的霍布斯2100年和法国的卢梭2300年。
文化自信的根本还是对自身文化和人类文化的理解和全面掌握。中国的学术不能被西方的学术标准牵着鼻子走。
周朝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度,管理国家的官员是世袭的。比如司法官员的后代从小学习司法知识,长大后接替其父亲的职位从事司法工作。这样,教育权就被贵族所垄断,使得管理国家的技术只能被贵族掌握。孔子认为,这种垄断必须被打破,应该让更多的社会精英进入政府。
此外,孔子坚持官员必须是贤能的,而确保官员贤能的关键是教育。所以孔子身体力行的兴办教育,广收弟子,因材施教,让他们能够适应国家对于不同岗位的需求。其利有二:一是唯才是举;二是社会稳定,吸收建设性反对派进入政府,服务国家,避免他们走极端,以破坏社会稳定的方式追求理想。
施行儒家民主要坚持不以政见分敌我的原则,只有政府敞开大门,社会才能稳定,这就是儒家民主优于西方民主的最博大的智慧。就西方民主的实践而言,这也是其政党吸收党外人才的惯例,更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保持其团队高效廉洁并能长期执政的秘诀。
孔子的民主实践能为当下中国走出困境提供一套切实有效的民主改革思路,具体有以下五点:
恢复儒家,发展儒家,创新儒家就是当务之急。历史表明,儒学是最先进的人文学科,是成功经历了几千年历史考验的政治学说[5],其存在时间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历史。这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真正来源。依附于西方文明的文化是无法产生文化自信的。
第二, 在经济方面,施行儒家民主有助于实现内外双循环。
经济内循环的关键在于内需,而内需的困境则是各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方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则是地方上的人才匮乏。只有施行儒家民主政治才有可能吸引沿海以及海外精英回到家乡。为了打消观望者的消极态度:第一,要避免因人设岗,以权谋私,搞假引进;第二,要用好人才,给实权,有实务经验的可按既定程序任用为一把手。吸引人才要用真心,动真格, 因为顶级精英都是聪明人。此外,也要改革体制内的人才选拔机制。
儒家民主既能促进公平的竞争,吸引投资,提高大多数人的购买力;也能名正言顺地节制资本,维护社会公平。我们所倡导的儒家民主既要吸取西方现有技术,更要超越他们,比如考试加抽签作为民意代表产生方式的多元化(若干配额)[6]。
第三, 在外交上,只有施行儒家民主才能彻底扭转当今外交的被动局面。
拜登对华外交的核心策略就是西方抱团,共同反华,这沿袭了布热津斯基的外交战略。西方国家善于操控国际舆论,这让中国的形象在西方普通人眼中变得极差。拜登决策的依据是:1. 认定中国一定不会进行民主化改革;2. 他确定世界人民害怕一个非民主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外交要懂得用民主思维和民主方式赢得世界民心。所以中国一定要主动出击,只有主动施行适合中国人的儒家民主改革才能打破西方的围堵,同时也可以重建欧盟对中国的信心。
欧盟和中国没有地缘冲突,中欧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施行儒家民主改革可以为欧洲政坛中的务实派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另外,对于中国其他核心问题,都需要中国主动出击,来扭转国际舆论。因此,只要启动儒家民主改革试点并告诉全世界,就可彻底扭转中国外交的被动局面[7]。
世界上没人相信中国不愿意领导世界,中国要做的只能是告诉世界,由中国人领导的世界比美国好十倍百倍。
人类只有两个文明是普世的,一个是儒家文明,另外一个现代法国文明。未来的世界是儒家文化圈和法语文化圈合作领导的世界[8]。
儒家思想是一套以中道理性为基础的伦理学。在经济方面,它表现为勤俭节约,量入为出;在政治方面,它表现为选贤与能,天下为公;在社会道德方面,它表现为尊重家庭,上孝下悌。所以,提倡儒家道德有助于维护良好的家庭价值观,提高生育率,反对非理性消费,关注整体利益和长远规划。
我们认为,真正的中国人是温良的王者。儒家思想才是拯救人类社会并领导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正的普世价值观。
民主化是个复杂的过程,它必须是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顶层设计。创立书院,选拔体制内精英,学习儒家,思考儒家,策划改革。民主化一定要遵循:培训先行,试点先行,局部先行的原则。书院要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引导理性舆论,让爱国更务实。同时,也可选拔社会中有志精英进入书院学习儒家,学习民主,与其在野骂政府,不如实际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中去。
[1]《论语·季氏》中有一段孔子对当时社会的诊断报告: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在这里,孔子解释了何为“天下无道”:1. 国家权力转移到诸侯国;2. 诸侯国权力落入大夫和其家臣手中;3. 百姓对政治多有不满。孔子对这种政治现况十分不满,并认为,这样的政权就理垮台不远了。
[2]具体到鲁国,在孔子出生前,鲁国的政治实权和军队已经被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三家大夫所把持,这在周朝的权力框架下已经是第三层(另外两层是周天子和鲁国国君)
[4]按照周朝的制度,官员是世袭的,并且也没有工资。当一个官员被授予一个职位,就等于被封到一块封地,而这块封地上的收成就相当于这位官员的俸禄。这种制度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君主的地越来越少,而大夫权臣的土地越来越多,直到君主的土地还不如下属多的时候,国家政治就会不稳定,这就是春秋时期权力下沉的本质危害。孔子的解决方案是寻找一帮职业政治家,一开始就只要固定工资而不要封地。
[5]从中国历史来看,每当文明衰弱时,则必是儒家思想僵化停滞时。如两晋,南宋和晚清。
[7]还可以将人大独立行使其职能的新闻做大外宣并且大力报道全国人大外事委的发言。
[8]讲法语的人口正在迅速增长,到2065年将超过10亿,其中大多数增长在非洲大陆。届时,法语将取代英语在国际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