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生不逢时的“恺撒” 竞选造势大会现场报道 评述萨科齐5年功过
特约撰稿 旅法学者、政治观察家 陶赟 都市快报2012年4月22日
演讲者可以在讲台上“傲视天下”
总统选举之前,候选人要在各地举行规模宏大的造势大会,为竞选拉票。我参加过多场。那种全场数万名支持者高呼“萨科齐!总统!”或者“奥朗德!总统!”的狂热画面依然留在我的脑海中。那种感觉,仿佛参加演唱会追星一样。
今年3月11日,萨科齐在巴黎北郊展览公园(室内)举行今年第一次超级造势会,当时,我又到了现场。
大会组织者租用了展览公园的几片相邻展厅,打通后,总面积相当于6个足球场大小,安排了6万个座位,最后一圈还搭上了临时看台。
整个场地近似一个超级大的扇贝。讲坛并不是安排在扇形底部横线的中央,而是设计了一条巨大的白色倒T型台,头部是带阶梯的圆形讲坛,突入到会场中间大约30米的距离。讲坛的前方依然留有相当空间,离第一排观众大约20米的距离。
这 样的安排不仅使所有观众都可以看到处于焦点的演讲者,而且也通过足够的距离差把演讲者本人和观众隔离。演讲者只能感觉到自己正处在全场焦点的宏大气氛中, 而看不到受众个体的表情或姿势。会议结束以后,我特地登上萨科齐演讲的同样位置直面前方,顿时发现,演讲时绝对可以塑造出“傲视天下”的感觉。显然,这都 是基于视觉、声响、心理学等因素精心设计过的。
萨科齐一出场
就像已经赢得大选
在造势前,各省党部都会号召本地党员参加大会,并提供免费大巴包车前往,费用由党部开支。远的如马赛、尼斯、戛纳等城市还组织TGV专列(法国高铁)直扑巴黎。所以,即使召开多次造势会,参加者始终有一部分是固定的。组织方宣称,本次大会有7万人参加。
在 演讲开始之前,作为演讲后台背景的3个巨大超长屏幕同步播放萨科齐的竞选标语、政策主张和接受采访的视频等,声音极响,而且配很重的低音炮,有节奏地刺激 心脏,还不断播放欢呼声,间或有震撼的强音乐来调动全场的气氛。如果闭眼来感觉,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这样的视听刺激可以让刚进入会场的支持者忘记旅途劳 累,马上兴奋起来。
在正式演讲之前,不少党内要人依次上台讲话,实际上是用喊的,不算演讲,而是口号型的喊话,纯粹是煽动气氛,没有实际内容。但是进入正常程序后,我看出组织者的精心设计。
比 如,他们在总理菲永和萨科齐之间安排了来自不同族群(穆斯林或亚裔)的演讲者,对郊区和安全问题展开讨论。他们通过这种代表性的组合向对手奥朗德发动全方 位覆盖的攻击,或为萨科齐的政策辩护。倒数第二个出场的是萨科齐的“笔杆子”(专门为他撰写演讲稿)。他针对奥朗德阵营攻击萨是“富人的总统”,反驳说: “一个女佣的儿子怎么会支持富人总统呢?”(“笔杆子”的母亲是女佣)
萨科齐最后一个出场,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全场旗帜飞扬,震耳欲聋的欢呼仿佛已是在庆祝胜利。
近距离观察萨科齐
实际上,早在去年3月利比亚战争时期,我就联系过总统府爱丽舍宫,要求采访萨科齐。那次采访没能成功,但我收到了由总统办公厅主任亲笔签名的回函,非常客气。在此次大选前,我终于和萨科齐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
2月18日中午,他在巴黎16区参加竞选总部落成典礼。我刚到路口,就看到百余人组成的圈子在缓慢前行,圈子中央上方还围着几十个长杆话筒,围观群众则兴奋地叫着:“萨科齐!萨科齐!”原来他并没有在总部门口下车,而是远远地在路口就和“选票父母”打成一片。
我 环顾四周,没有看到正装军警,没有警戒线,也没有完全封锁道路(车辆禁行,行人自由),只有几个一脸严肃但不失风度的便衣围在他周围,防止被狂热的粉丝挤 垮,让他可以有序地和大家握手致意。行进中,还有很多群众争着和他合影,只要能挤到他身边,他都有求必应,态度相当亲切。
萨科齐进入总部发表演讲的时候,门口手拉手组成人圈的居然是党内义工,其中有老头也有年轻小伙子。一个和气的大叔看我挂着相机,就问:“你拍照是个人还是职业?”听到我说是记者后,他特地请第一线围观的法国人给我腾个位置。
萨科齐演讲时很有气场。不过,法国媒体和公众喜欢把萨科齐当“小丑”取笑,因为他不是传统上受过严格精英教育的法国总统。但我觉得,他的性格有点像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是一个不喜伪装的“性情中人”,反对者也因此批评他“没有教养”。
个人性格决定个人命运,但执政者的性格同样影响国家命运。
2007年的法国需要改革,而改革之难非强悍的领导不能成事,萨科齐正是以其“强硬”和“独断”的风格迎合了大多数法国选民的期待而打赢选战。5年之后,他的改革措施并没有让法国迅速走出经济危机,而他的独断专行则备受诟病。
独断专行的“恺撒”
早在担任内政部长时,萨科齐就展现了他的强硬风格。2005年,面对巴黎郊区骚乱时,他果断地说:“要把那些流氓清扫干净。”
2007 年,萨科齐当选总统后,马上给自己加172%的工资。他接受富翁朋友出资去美国度假,任期内离婚再婚,大晒个人生活隐私,面对拒绝握手的民众大骂:“滚 开,可怜虫!”他多次改组政府,“任人唯近”,甚至推荐自己大学还未毕业的儿子担任欧洲最大商业区拉德芳斯(位于巴黎)商业管理委员会的主席。他外交成绩 突出,抢先出兵利比亚,并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组成“默科齐”,领导欧盟拯救欧元。
独断专行似乎成为萨科齐个性执政的鲜明风格,很多人甚至把他比作“恺撒”。更有心理学家分析说,他喜欢伸出右臂,掌心向外竖起打招呼,这代表了强烈的个人意识。
这种强悍风格虽然饱受争议,但的确帮助他在5年里推动了不少改革。
面 临遍及全国的抗议浪潮,萨科齐坚持退休制度改革,延长现行的60岁退休年龄以应对老龄化并减少赤字。他通过最低限度公共交通和教育服务法,公开向频繁的罢 工宣战并最终取胜。他令加班工资免征社保金,这变象废除了35小时周工作制,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提高愿意多工作员工的收入。他顶住大学师生压力推行大学自治 改革,使大学成为校产真正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提高了法国大学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加强与就业市场接轨。
信奉适者生存 忽视了平等
这些改革,为法国长远发展(即他所称的“新法国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改革既然得益于他的“独断专行”,自然也缺乏柔性手段斡旋,导致缺乏足够社会沟通而产生的反弹,比如退休制度改革。
另外,作为“强者”的他信奉“适者生存”,看不惯“碌碌无为者”,忽视因机遇等客观原因的“被动失败者”。他不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精英的,普通民众更需要“保护”而不是“鞭策”,因此,他在自由和平等之间忽视了平等。
尤其是在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冲击下,“恺撒”也回天乏术,他很多许诺都“跳票”,以下是主要“罪证”:
2007年竞选承诺 | 现实 |
充分就业,失业率降到5%,当时为8,1% | 失业率10%,增加近100万失业大军 |
公共债务总额降到GDP60% , 当时为64% | 2011总额升GDP的85%,增加495亿欧 |
不加税,要减税,当时平均税率43,4% | 2012平均税率将达45%,不久前刚建议提高增值税 |
抵制工业外迁 | 5年内损失35万工业岗位 |
至 于他的标志性口号“工作越多,赚得越多”已经被法国民众改成了“工作越多,赚得越多,付得越多”。所以,单看这张表就足够让他下台了,更不要说民众的切身 感觉,比如贫富加剧,购买力下降等。领导人有个性是把双刃剑,成事则加足分,败事则大幅减分,所以法国掀起了“倒萨风潮”。根据3月份法国国家电视二台公 布的民调显示:63%奥朗德的支持者是因为反对萨连任而支持,只有37%的人认为奥朗德可以当总统。
法国是一艘风暴中的伤船
但萨科齐依然找理由辩解,因为相比同样处于经济危机的西方国家,法国的数据还不能算坏,比如公共债务和失业率:
国家 | 公共债务增长率2007-2010 | 失业率增长2007-2011 |
美国 | 47% | 98% |
英国 | 80% | 56,6% |
德国 | 27,6% | -33% |
西班牙 | 68,5% | 166% |
法国 | 28% | 14% |
客观地说,除了比不上已经改革10年的德国,法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表现还算不错。而且,失业、产业外迁、“不思进取”等法国病由来已久。一个专门负责职业培训的学校校长总对我抱怨:“法国人宁可在家吃补助,也不愿意接受新技能培训!”
这 些其实都是法国旧模式无法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必然结果,经济危机只是催化剂而已。不过,普通选民很少会在利益受损时,反思自己而宽容统治者。因此,可以做一 个这样的比喻:萨科齐领导的法国是一条还没有修复的大船,却在毫无准备之下被抛到了风暴中。他边修边对抗风暴,而船员却在恐惧中期待回港,而不是继续前 进。
萨科齐的改革政绩志在长远,但短期收效甚微。失败的数据虽情有可原,却影响了法国选民看得到的眼前利益。这让过去的部分改革支持者犹豫是否要继续前进。因此,萨科齐最终能否连任,就要看他在未来两周的选战中,是否还能以个人魅力重新鼓起这部分动摇者的勇气了。
链接
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2-04/22/content_1257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