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blog
Editer l'article Suivre ce blog Administration + Créer mon blog

Pages

Publié par 陶赟

孙中山研究课程分为多个不同的系列,每个系列由若干讲座组成。这是第一个系列 :“孙中山为什么能成功?”。总共由有六个讲座组成,分别是第一讲:孙中山成功的个人机遇和条件;第二讲:正国本为转型成功之首要;第三讲:创国体为转型成功之根本;第四讲:立国策为转型成功之保障;第五讲:激发恰到好处的民族自豪感;第六讲 使用国际语言的革命“大外宣”。 本文是第五讲。

 

人是需要尊严的,一个民族也是。政治转型要获得大多数国民的支持,不能全部抹杀民族文化,自惭形秽式的过度反思,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比如黄色文明落后于蓝色文明的说法。这是文学的,悲情主义的,既不科学也不客观的呐喊,不是成就具体事业的严谨思考。当然,一味鼓吹民族文化,拒绝吸收外来新思想,更不可取。我们从一种转型方案的思想基础是否客观成熟就可以预判其能否成功。

 

百年前的中国也存在两种剧烈冲突的民族主义,一种也是义和团类型,另一种也是全面否定华夏文明的原罪论,这两种过去是失败的,现在和将来也是失败的。成功的民族主义是孙文模式的。下面我分五个层次来讲这种理性又有激情的民族主义。

 

第一个层次是在反对满清部落专制的民族独立革命中,区别对待满人统治者和普通满人同胞,不搞无差别的民族斗争。

 

1906年12月2日,孙文在东京举行的民报一周年纪念会的演讲中强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他当初灭汉族的时候,攻城破了,还要大杀十日,才肯封刀,这不是人类所为。我们决不如此,惟有他来阻害我们,那就尽力惩治,不能与他并立。照现在看起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拳,拿宪法做鱼民的器具,他的心事真是一天毒一天。然而他所以死命把持政权的原故,未必不是怕我汉人要剿绝他,故此骑虎难下。所以我们总要把民族革命的目的认得清楚,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国父对革命同志的要求很清楚,民族革命只是针对极少数满清统治者,而不是所有清廷体制内的满人和一般满人群众。但是,对于那些阻害革命的专制鹰犬是坚决要打击的。和平转型之首要就是绝不能随意扩大打击面,既要有霹雳手段,也要有菩萨心肠。

 

第二个层次是要真正理解我们自己的文明,既要反省,更要认识我们的优点。

 

比如1924316日,孙文在民权主义第二讲中以一首古诗批判了“中国没有自由传统”的错误论调,并解释了为何中国没有爆发像西方那样的争自由的革命。他说:“外国人不知道中国的历史,不知道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都有很充分的自由,自然是难怪他们。至于中国的学生,竟忘却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这个先民的自由歌,却是大可怪的事。由这个自由歌看起来,便知中国自是古以来,虽无自由之名,确有自由之实,并且是很充分,不必再去多求了。”

 

国父提到的这首古诗就是《击壤歌》,源自公元前2000多年的帝尧时代的一首民谣。传说当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一个老人在一天的耕作之后,面对夕阳,悠哉游哉。邻人对他说,这样的幸福生活要感谢国家元首尧的英明领导。老人听了很不开心,敲着瓦盆唱了一首歌作为回答。歌词大意是:“我日出时工作,日落时休息。我自己挖井来喝水,自己耕地来养活自己。这样的美好生活是我自己挣来的,可不是皇帝赐予的!”

由此而见, 我们华夏族先民早在绝大多数西方民族诞生之前就有了:“政府做好了是义务,不需要感谢”这样先进的观念。可惜,直到今天,绝大部分自由派及绝大部分赫赫有名的人物依然坚持中华文明无自由的错误观点。所以,国父能成功,他们则失败。

 

第三个层次的民族主义是一方面要承认西方的先进之处,以激励自己学习借鉴而奋发图强,另一方面也要肯定自己的文明也有长处来补救西方文明之缺陷。

 

比如关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和监察制度用来补充西方民主三权分立之不足。这是大家最熟悉的部分,本文就不详细展开了。我要强调的是,今日自由派对于“儒家民主能改造西方民主”的观点,不仅是嗤之以鼻的,而且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仿佛整整五千年的华夏没有一点可取之处。而且越是有名的公知,越是以仇恨中华传统为流量卖点,越是以丑化国父来博眼球,这样荒诞的行为值得我们深思。

 

第四个层次就要是提高民族主义的境界。我们转型的目标,决不是抄作业,而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中山先生多次指出,中国之民主,是取法于欧美,但要用中华之长来改造之,使之超越于欧美之上。国父不仅说到,而且做的了,以其五权宪法和三民主义为代表。这是国父最重要的思想遗产,要结合当代民主进步的需要来发扬光大。

 

第五个层次就是确认中华民族至于全人类的天命。

 

1912年4月1日,国父在南京参议院发表辞职演说,强调了中国人之天职以激励国民奋发向上:“现在世界上立国百有数十,雄强相处,难保不有战争发现。惟中国数千年来,即知和平为世界之真理。人人均抱有此种思想;故数千年来之中国,纯向和平以进行。中华民国有此民数,有此民习,何难登世界舞台之上与各国交际。以希望世界之和平,即是中华民国国民之天职。”   

 

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与西方的定义截然不同,乃是真正的世界主义,因为只有认同我们至于世界和平之天职的人才是正统的中国人。所以,从国际传播的效果来看,我们对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之翻译也要做调整。以英文为例,不应该简单地直译成nationalism, 这样一个在国际语言里代表了负面、激进、排外和战争的词,而应该是 national independence或者是patriotism,这才符合国父之本意。

 

国际传播是现代政治家的基本功,也是“陶赟课堂”的核心课程之一。下一期的“孙中山为什么能成功?”将以国父于1904 年秋在纽约发行的英文原版小册子The True Solution of Chinese Question:An Appeal to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为例,讲讲国父的“大外宣”智慧。大家可以先看看英文原文(点击链接)(中文名称为: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我的博客上也有,大家可以搜索:陶赟民主课堂。

 

课后作业:在今天,你将如何定义中华民族的使命,如何用英文来表述?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别忘了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陶赟课堂”。

 

     上一篇:“孙文为什么能成功?”第四讲:立国策为转型成功之保障

     下一篇:“孙中山为什么能成功第六讲:使用国际语言的革命“大外宣”

 

 

 

    精选文章

台湾地区的选举制度足够民主吗?

对所有自由派的灵魂三问之第一问

对所有自由派的灵魂三问之第二问

揭秘自由派失败的底层原因 - 对所有自由派的灵魂三问之第三问

“孙中山为什么能成功?”第一讲:孙中山成功的个人机遇和条件

“孙中山为什么能成功?”第二讲 :正国本为转型成功之首要

“孙中山为什么能成功?”第三讲:创国体为转型成功之根本

“孙文为什么能成功?”第四讲:立国策为转型成功之保障

为何马克龙的中间派会昙花一现? 从法国国会选举看中法“中庸之道”之对比

川普的全部人生意义是什么?

 

 

 

Pour être informé des derniers articles, inscrivez vous :
Commenter cet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