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blog
Editer l'article Suivre ce blog Administration + Créer mon blog

Pages

Publié par 陶赟

大家好,今天播出《中华文明复兴讲话》系列第6讲:第一部分第一章:文明的定义。

 

文明在英文里是civilization , 来自法语的civilisation,其现代意思的“文明”一词在法语中最早出现于启蒙时代,1756年,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学家老米拉波侯爵(Victor de Riquetti, marquis de Mirabeau)在《人口论》(Le traité de la population)一书中写到:“毫无疑问,宗教是第一也是最有效规范人类(行为)的工具,是文明的第一推动力。”[1] 英文的文明最早出现在1767年,苏格兰哲学家亚当-弗格森(Adam Ferguson)在《文明社会史论》(Essay on the History of the Civil Society)说:“不仅个人是从婴儿期发展到成年期,人类自身也从野蛮走向文明。”[2] 因此,在西方启蒙时代,“文明”一词用来区别人类的文明社会与野蛮状态,代表了人类的文化进化。

对于英文civilization的中文翻译是借用了古汉语的“文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3000年前的《易经》里:“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意思是:代表君子的龙,出现在了田野上,天下有了文采而变得光明了。从宗教修行角度看,还可以理解成:人心中有了灵性的觉悟,世界就变得文明了。“文”代表了文字,“明”代表了启蒙,而“龙”就是文明的象征。或许可以这么说,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其实是讲我们是文明的传人。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西方,文明的起源是宗教,而在中国,文明的起源是文字。但他们都通向同一个人类社会的状态:文明社会,这是人类和其他万物的根本区别。我在第4讲里说:“惟人,万物之灵”。人有灵性而与万物有别并超越于万物,而万物也因与人的互动有了的灵气,世界才能如此和谐相美。人之灵性即为文明。

在今天,文明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但真正要给它下个定义却非常复杂。因为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去看。

法国历史学家费夫尔(Lucien Paul Victor Febvre)认为:各种特征表明,文明是一种人类的集团生活,包括了物质生活,智力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3]这是从人文科学角度的定义。钱穆认为:文化只是人类的“生活”,是指集体的、大群的人类生活,是“时空凝合的某一大群的生活之各部门、各方面的整一全体”。文化譬如一大流,个人人生则如此大流中的一滴水。无论个人多么重要与伟大,仍然受到他所生活在的文化大流之规束与指导。[4] 钱穆的作品里,一般不区别“文明”与“文化”的。这是具有中国哲学意义的“文明”定义。印度的尼赫鲁则用了更优美的语言来描述文明:“一切强有力的行动皆发源于生命的深处。所有个人的甚至种族的悠久过去,都为那行动的一瞬间准备了心理背景。种族的记忆,由于遗传、环境和教养的影响,潜在意识的要求,从幼年和童年时期开始的思想、梦想和行动,这一切奇妙而强有力地交织起来,就必然推向一种新的行动,而这个新行动又变成影响“未来”的另一个因素。影响着“未来”,局部地决定着“未来”,而且可能是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5]这段文字是尼赫鲁因推动印度独立而被英国人关在监狱里时写的,虽然没有出现“文明”这个词,但却充满感情地表达了:“文明”正是一个民族源自生命深处的力量,并决定了民族的未来。这是文学视角的“文明”定义。

我们可以从上面西方、中国和印度三个不同文明里对文明一词的解释得出以下几点共识:人的生活,集体的,时间的,精神的,以及文明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指引着其民族的前进。现在我就要给本书中的“文明”下一个定义了:文明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意识,是该民族在传统中演进的价值观,是该社会运行的天然法则,因此文明是这个民族的道德共识和其宪法的根本来源。这个定义是偏重于政治哲学和法学的视角,因为本书的目的是为中华文明复兴来解决现实问题而写的,即“治国要从文明复兴开始”。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现实而有章可循的文明定义。

 

下次播出《中华文明复习讲话》系列第7讲:第一部分第二章:文明的层次: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灵性文明。

                   

谢谢收听,我们相识是这个世界的幸运。

 

微信公众号taoyun2017

《中华文明通俗讲话》系列微信公众号的配图均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APP中的内容,对此表示感谢。

 

 

[1] 法语原文:La religion est sans contredit le premier et le plus utile frein de l'humanité : c'est le premier ressort de la civilisation,作者译。

[2] 英语原文:Not only the individual advances from infancy to manhood, but the species itself from rudeness to civilisation,作者译。

[3] Lucien Febvre, « Civilisation. Évolution d’un mot et d’un groupe d’idées », in : Civilisation – Le mot et l’idée. Exposés par Lucien Febvre, Emile Tonnelat, Marcel Mauss, Alfredo Niceforo et Louis Weber, Paris : La enaissance du livre, 1930, p. 12 (http://classiques.uqac.ca/classiques/febvre_lucien/civilisation/civilisation_idee.pdf). 法语原文:L’ensemble des caractères que présente, à l'observateur, la vie collective d'un groupement humain : vie matérielle, vie intellectuelle, vie morale, vie politique et vie sociale. 作者译。

[4] 钱穆,《文化学大义》,九州出版社,20121950 pp. 4-5

[5] 尼赫鲁,《印度的发现》,齐文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p. 9Jawaharla  NehruThe dicovery of IndiaMeridian Books LimitedLondon1951

Pour être informé des derniers articles, inscrivez vous :
Commenter cet article